楞嚴經簡介

2017031611:33

揭開天魔的面紗修證成佛之密因
(摘自網路彙整)
 

詩云:「自從一讀楞嚴後,不看人間糟粕書!」
前言
   《楞嚴經》是佛門中最著名又最尊貴的寶典之一,有開智慧的楞嚴之稱,世稱「經寶」,歷來為佛教界所重視。《楞嚴經》是正法的旨歸,也是破邪顯正的照妖鏡,能使妖魔鬼怪,旁門左道,原形畢露,無所遁形。《楞嚴經》內容包羅萬有,實為罕見,對宇宙和人生的奧秘、世界的成因、眾生輪替的因緣、解脫的程序,以及邪正的辨識等等,無不一一剖析,次第分明,可說是全部佛法之綱要。
  在《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,亦提倡念佛法門;經云: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...今於此界,攝念佛人歸於淨土。」佛陀預言,此經於末法時為第一部被破壞之經典。古德云:「欲令正法常住,須常念楞嚴經咒。」《楞嚴經》屬於大乘秘密部,無法不備,無機不攝,為學佛之要門。
 
壹、楞嚴經西來之因緣
   《楞嚴經》還沒有傳來中國之前,隋朝的智者大師(天台宗的創始人),聞說印度有這部經與其所立之三觀意旨相符,即設拜經台日日向西遙拜,祈求此經能早日傳來中國,不料一拜就是18年,始終無緣得遇;一百多年後,這部經終於在唐朝時傳入中國。傳來之過程,頗為曲折,原來《楞嚴經》當時在印度是國寶,印度人珍視異常,禁止傳出國外【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原來是藏在龍宮;龍樹菩薩至龍宮說法,見龍藏中有此經,拜閱之下,歎為稀有,便將全經默誦下來,以利益閻浮提眾生;出龍宮後,便將此經誦出,記錄下來,呈給王家,王家也把它視為稀有之法寶,珍藏在國庫中,並禁止傳到外國。】有一位印度僧侶般剌密諦法師,在攜帶這部經闖關時被查獲。後來他將經文缩寫在絲綢上面,用蠟封好,然後割開臂膀藏在裡面,等傷口平復後,終於順利的通過關卡,將它傳到中國,故又稱《楞嚴經》為《血漬經》。他於大唐中宗神龍元年(公元705年),抵達廣東省,適與被貶的丞相房融相遇,因此就在廣州光孝寺誦出此書,經烏萇國沙門彌迦釋迦譯語、懷迪證義、房融筆受,共同完成漢文譯本。般剌密諦大師譯經完成之後,便速即回國,承當出關所有罪責。大師如此冒險艱苦,乃至不惜身命榮辱,正是所謂重法輕身,所成功德,不可思議。

貳、 本經之內容
 《楞嚴經》的內容一共有10卷, 全稱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》、又稱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、《大佛頂經》、 《首楞嚴經》、《萬行首楞嚴經》以及《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》。
《首楞嚴》一辭,純粹是音譯,具有顛撲不破,堅固不壞的意思;是指自性本來清淨,常在定中之義。由此可知,本經之所指的,無非是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之道。《楞嚴經》的內容,可约分為十三段來說明:

一、佛說本經之因緣
  這段經文是敘述阿難在托缽時,被外道摩登伽婦的女兒缽吉蹄,使用梵天咒術所迷惑,幾乎毀去戒體慧命。後由佛陀持誦《楞嚴咒》,並派遣文殊菩薩持此咒前往救護阿難,解救了他的劫難。後來文殊並提挈他們共至佛所,這時阿難頂禮悲泣,悔恨一向只求多聞,不肯實修,以致幾乎喪失戒體。因此祈求佛陀開示十方如來,所以得證佛果,最初下手的方便法門。佛陀應他之請,就說出三昧之王《大佛頂首楞嚴王》。這楞嚴大定,具足六度萬行,是十方如來超越生死苦海,通達涅槃彼岸的至上法門。
 
二、 徵心辨妄
  佛問阿難為何出家修行?阿難答以看見如來相好而渴仰,因此出家修道。佛陀說一切眾生,從無始以來,生死相續,病源也就在這厭染求淨的一念,都是不知自己本有一個常住不變,清淨圓滿的真心,完全以意識妄想作為自己真正的體性,妄想非真,故有六道輪轉不息。佛接著又問能知相好者,到底為何物?阿難即答因為「眼睛」見到,「心」就生起愛樂。佛追問心和眼的所在,因心、眼在作祟,使我們輪轉六道。要不知道心、眼的所在,就無法征服染污和擾亂本性的塵勞。之後阿難回答:此心在身內、在身外、在眼根、在內外明暗之間、在思惟裡、在中間、在無著處,都被佛一一辨證,加以否定!
 
三、論見顯真
  這時阿難哀求佛陀指出心的所在,佛陀開示說一切眾生,迷失了真實的本心,因此不能成就菩提道果,而輪回六道是由於不知二種根本:
(一)認定攀緣心為自己的真實本性,這正是生死的根本。  
(二)無始以來,菩提自性,本自清淨(阿賴耶識),由於不守自性,以致隨緣而起妄想,眾生誤認這攀緣心為自己的心性,對真實本性,反而棄而不顧,不知這正是證菩提涅槃的根本所在。阿難認為離了這能分別覺知的攀緣心,豈不成了沒有心的人?這時佛開示說宇宙森羅萬象,皆是真心隨緣變現的幻象,並無實體。又說對當前六塵境相,另有能分別的自性,就是真心了。要是這能分別的自性,離塵就消失,即非真心了。
之後佛陀用種種譬喻,以顯示本自圓滿妙明,常自寂照的真心, 也就是「十番顯見」。顯見是心,顯見不動、顯見不滅、顯見不失、顯見無還、顯見不雜、顯見無礙、顯見不分、顯見超情和顯見離見。最後佛陀論及二種顛倒「分別的見妄」,即眾生業感不同個別的妄見以及眾生業感相同共同的妄見。
 
四、萬象皆由真心影現和揭示真心的實相     
  五陰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、六入(即六根)、十二處(六根和 六塵)、十八界(六根、六塵和六識)以及七大等(地、水、火、風、 空、見、識),所謂生理、物理、心理、宇宙天地萬相萬物,時間,空間等等,都是虛妄不實,本來就是非因緣,也非自然的妙真如性,隨緣顯現而已。這妙真如性,如一面鏡子,世間萬相如鏡中的影子,無鏡就無影,眾生迷影而忘鏡,不知影雖虛幻,而鏡为實有,相雖妄現,而性實不虛。此時,楞嚴會上的大眾,各皆自知,心遍十方,本來常住不滅,不再受四大假合的身體,以及六根所局限,而阿難感動的贊謝佛陀,發起乘願再來的大願。
 
五、 剖析世界成因與人生真諦
  就在這個時候富樓那請示佛陀: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等既然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,本然清淨,為何忽然產生山河大地、以及有情的眾生,且又次第遷流循環不息?並請教佛陀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等五大圓融,互不陵滅的道理。
 
六、 捨妄趣真的先決條件這裡阿難請示佛陀根本發心之路,佛陀談論到初發心的二種先決條件:
(一)以不生不滅的體性為「因」地心,轉虛妄生滅的五種渾濁(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和命濁),方可求證不生不滅的真諦佛「果」。
(二)從「根中」解結,因六根乃是煩惱的根本所在,捨生受生,自作自受,並說明六根的優劣和六根的黏縛(例如明和暗引發妄見、動和靜引發妄聞等等);又說六根原可相互為用,因被六塵所黏結,才成滯礙,必須選擇一根,依之而修,擺脫所黏的妄塵,其餘五黏應時銷落,還歸本覺妙明的真心。
 阿難聽佛說離塵就無根結的體質,卻誤作了離開塵境,完全沒有性 體,因此佛命羅睺羅當場擊鐘,以示聞性不隨聲塵之有無而忽生忽滅!以顯示聞性周遍法界。
 
七、解脫的程序
  阿難啟請佛陀「結」之所在,從何處下手去解?佛陀說明輪迴六道生死的症結是六根,解除縛結,證安樂妙常的也是六根,並非他物。因為「根」和「塵」同源,本是一體,所以縛則同縛,脫則同脫,縛脫也不二,因此說根的時候,塵自然在其中。也不舉「六識」,是因為識性無源,只是對前塵虛妄相所取之妄想,全無實體,就如空花水月,並非縛結和解脫的關鍵。
 
接著佛陀以華巾就地打結,成為六結,然后說明六解一亡的道理。比喻六根還沒有縛結以前,原是一體,縛結以後,各有界限分隔,所以眼不能聞,耳不能見。根中六結,若全部解除,真如本性自然顯現,六根即可相互為用。
 
八、 二十五位聖者的證道報告
  這個時候,阿難祈請佛陀以十八界中(六根、六塵、六識)何著是圓通的本根?依靠何法下手起修而能證入三摩地。可是佛陀先不回答,而讓會中二十五位聖者,各自宣說最初的證果經驗。最後,由觀世音菩薩自陳由耳根的「聞性」下手起修,修證了悟的經過情形。文中詳述他如 何獲得二種殊勝功德、三十二種應化身入諸國土,普渡眾生;他又敘述如何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,及四種不思議無作無為之妙德,以尋聲救苦,加被眾生,有求必應。之後文殊菩薩詳細評述二十五種修行方便中,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為娑婆世界,最為適當無比的修持法門。
 
九、 攝心修定的清淨明誨
  阿難請示佛陀攝心修行的方法,及末法時如何建立道場,以避免妖魔鬼怪的干擾。佛陀論及嚴守四種清淨明確之教誨,即斷除淫心、殺念、偷盜和妄語,以便解脫塵勞,超脫生死輪迴。末後佛陀教大家持誦〈楞嚴神咒〉,以袪除一切魔障及習氣業種,並且提到建立楞嚴壇場的軌則,並讚嘆神咒的種種無比殊勝功德!大意就是:十方佛陀之成道、降魔、度眾生等,都是由此神咒;驅除邪怪,消滅災毒、不生下賤、常住佛處,都是由於持誦此咒;乃至求長壽、求智慧、求國泰民安、求風調雨順等等,無一不能實現。
 
十、 修證聖位的次第  
  這裡佛陀應阿難所問,說明要修楞嚴大定,應先認清產生眾生與世 界,二種顛倒的原因。並論及十二類眾生受生的原因,即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、有色、無色、有想、無想,以及非有色、非無色、非有想、非無想;皆是由顛倒妙圓真淨明心而有。
因此欲修佛果三摩地(正定),還是要從這顛倒的根本原因下手不可,共分「三種漸次」,即除助惡因緣、剷除罪業之正性和違逆現前的業行。
末後,佛陀開示菩薩的階次,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四加行、十地及等覺等五十五個階段,方可到達究竟「妙覺」,成就佛果。
 
十一、眾生升沉輪替的因緣
  佛陀詳細的敘述七趣(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、神仙、阿修羅和天 人)之升沉,不出情和想二種原因所招感;由十種業習為因,即淫欲、貪愛、我慢、瞋恚、奸詐、欺誑、怨恨、惡見、枉屈和諍訟等之習氣,而使到六根交互受報。
末後論及七趣和三界(欲界、色界和無色界)二十八天隨業受報之 詳情,歸根究底,眾生輪迴的根本,是因不識本有妙明真心,隨順殺、 盜、淫的緣故。
 
十二、 邪與正的辨識(五十重陰魔)
  佛陀知道要修禪定,走向解脫正途之時,一切天魔鬼神,魑魅妖精,必定會來干擾行人,附著於行人的身心,令他誤入歧途,或中途發狂,或走火入魔,或顯魔通、鬼通、妖通,惑亂行人,而且讓行人口說似是而非的經法,以魔通、邪知、邪見、邪戒,造種種惡業,毀戒謗法,撥無因果,無所不為;現世受到嚴酷的惡報,死墮無間地獄。甚至有人把著魔者當作是聖者看待,以自己的資財,身命全力供養,這都是認賊為 子,自墮火坑,損法財、傷慧命,何等危險!因此佛陀無問自說的,講出十方諸佛依之成就佛道的辨魔法要,禪定中的微細魔境,一共有五十種,以便魔境現前時,能得辨認,免致墮落魔網。
 
十三、消除五陰妄想的法要阿難請示佛陀何以五陰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,皆以妄想為根本?要想破除五陰是一次同時頓除呢?還是要漸次滅盡?破除這五種陰境,須以何處為何陰的界限?佛陀都一一為他解答。
  最後特別咐囑修行人弘揚和誦持《楞嚴經》及《楞嚴咒》,如能依教奉行,將能直趣菩提聖果,永無魔事,並說明弘揚者,雖犯四種根本重罪(殺、盜、淫和妄)以及犯大乘十惡重罪,也因宏揚此法門的緣故,所有深重罪障都能消滅,所得的福報,遠超於用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的七寶,供養微塵數的諸佛如來,千萬億倍!  

 
【楞嚴經的精要】
 
楞嚴法門之精要,一言以蔽之,即是首楞嚴三昧。雖然其他經典也有講種種三昧,甚至三昧的修法,然而最完整、圓滿的,莫過於本經所開示的首楞嚴三昧。何以故?本經從開始修定前的信、解、悟、入之資糧位,到正行的修行、證果,整個過程,其間修行者會碰到的種種困難、岔道(例如三界七趣)、以及困難的排除、岔道的避免,一一詳細解說,令你不會為內外障難所困,不受邪魔留難,亦不墮為凡、外、邪、小,而一路直趨無上菩提妙壯嚴路。
又,首楞嚴三昧,以密教言之,在本經中即是[本尊三昧],以是本尊所入之三昧故。行者若依法修習而入此三昧,即得本尊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