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見為憑?

2012102413:09
 

 



 

        最近,一位朋友抱怨,他的長官只看到常在他身邊走動同事在工作,完全沒有看到角落工作的他,無獨不偶剛放下手邊工作,長官駕到。讓朋友覺得很鬱卒。
 
       日前,上市場看到大又漂亮的水梨一個40元,試吃也不錯,買了8個回家,切開來部分核果是黑色的,吃起來竟然是鹹滋味,和先前所看到的美、吃的甜,完全兩個樣。
 
       曾經,和朋友開車出遊,幾次提醒朋友天黑了,該回家了!朋友說才4點多耶!可是天色很暗啊!後來拿下太陽眼鏡,才發現天還很亮,原來是墨鏡遮蔽了真相。
 
       有一個測驗,銀幕上黑白兩對傳球,請受測者算出白隊共傳球幾次,受測的50人中,答對答錯皆有人在。再問,看見黑猩猩的請舉手?大家疑惑黑猩猩?沒有呀!再倒帶,才發現一位身材高大,著黑猩猩裝的人穿梭在傳球隊伍中,非常明顯。為什麼大家都沒看見呢?
 
       我們常說「眼見為憑」,親眼看到才相信、才算數。買東西要看到實體,才放心買,殊不知買回家才發現裡面是壞的;看別人穿得光鮮,用名牌開名車,竟然是個跑銀行三點半的常客。很多事情不是光看表相,就可以掌握了解全部,看見的也不一定是真實面。
 
       多數人,看人、事、物,選擇喜歡的角度,而忽略某些事;專注於注意的事,對某些事視而不見;因為執著而矇蔽雙眼,因為堅持而障礙智慧之眼,因為習性而顧此失彼;缺乏整體面向,而以眼見為真,導致斷章取義、誤下判斷,失去以為不要的。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    
聖賢顏回,以德行著稱,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之一,曾因子路之「望見」以為竊食,所幸孔子睿智,得以真相大白。【孔子厄於陳、蔡,從者七日不食,子貢以所齎貨,竊犯圍而出,告糴於野人,得米一石焉。顏回、仲由炊之於壞屋之下,有埃墨墮飯中,顏回取而食之,子貢自井望見之,不悅,以為竊食也,入問孔子曰:「仁人廉士,窮改節乎?」孔子曰:「改節,即何稱於仁廉哉?」子貢曰:「若回也,其不改節乎?」子曰:「然。」子貢以所飯告孔子,子曰:「吾信回之為仁久矣,雖汝有云,弗以疑也,其或者必有故乎?汝止,吾將問之。」召顏回曰:「疇昔,予夢見先人,豈或啟佑我哉?子炊而進飯,吾將進焉。」對曰:「向有埃墨墮飯中,欲置之則不潔;欲棄之,則可惜,回即食之,不可祭也。」孔子曰:「然乎?吾亦食之。」顏回出,孔子顧謂二三子曰:「吾之信回也,非待今日也。」二三子由此乃服之。】
 
       從以上的事例中,可以了解即使自己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,未必是真相;「眼見為憑」,這句話並不一定完全正確。所以,凡事必須從不同角度來觀察或查證,切勿冒然「斷章取義」;切勿以為「眼見即可為憑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