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最後的功課

2016033017:15

人生最後的功課--終必一死


 
生命必然的歷程→生、老、病、死
人一出生或說生命的開始,剎那剎那接近老死,萬物亦然;這是生命循環的常態,也是一個無解的生命現象。
 
有些人,可能連老、病還沒有經歷,就因為天災或人禍,提早謝世。死的年齡不同、死的方式各異,但結局是-終必一死。然而死亡前的情緒、感受、氛圍,卻是臨終最重要的課題。既然人人終必一死,那「有尊嚴地活到最後一分鐘」,之後「好好安詳的死去」, 亦即「善終」,應該是生命最圓滿的結局。
 
面對死亡,本人或家屬(尤其家屬),常期待奇蹟的出現,為了期待,犧牲現在的時間,去換取未來可能的希望。在這過程中,但也許是延長更多的苦痛,也許是加速生命的結束;也許保有的只是因為機器運作,而假象存在的是沒有生命的生命。

以前,垂死是一個很突然的過程,我們沒必要思考它。人們對致死性疾病的經歷就如同他們經歷惡劣的天氣,那是一種毫無警示的突然襲擊。死亡來臨就接受了。
如今,大部分人都是在跟疾病鬥爭很久之后,死亡才會降臨。死亡是確定的,但日期不確定。所有人都在跟這種不確定性作鬥爭,如何死?何時死?製造了一個難以抉擇的新難題。

此時,自己或家屬都應該要好好的、靜靜的的深思,慎重「凝視死亡」之路。
於自己:你願意人生最後一里路,是眼神空洞的坐在輪椅上滑行嗎?
於眷屬:你希望至愛親人的餘生,是靈魂被禁錮在病床上的軀體裡?
在正確的時間,要懂得放手,是很重要的。當然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。
 
每個人都終將死去,死亡是我們必將面對的終點。如何在臨死的最後一程生活得更好,得到更人性的關懷。在人生的最後一程,過有尊嚴的生活,也許比單純地延續生命更重要。當決定放手,只求尊嚴和平的過最後日子,不再加入交雜奮力的鬥爭。意外的得到禪的意境:只有當你不努力活得更久的時候,你才能活得更久。
 
生命的最後只剩下一張床的空間,但身邊的人越來越多,久不見的朋友也來了;當你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,其實變得越來越大。
 當人們發現自己來日無多時,看待人生的視角就變了,就會更關注跟自己最親密的人。

當此期生命將盡時,生活的的優先順序是甚麼? 
思考這個問題,無限生命的延伸,為未來盡最後的努力。
當死主將來臨前,與家人好朋友相聚,做最後美麗的道別。
每天將比往昔更努力研讀廣論(只是不知是否還有精力為之)。
所以,珍惜暇滿人身,把握.努力修習對治無明煩惱,方為要首。
  

阿圖·葛文德說人是為了偉大的事存在,
也許可以學習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」中的教授-墨瑞‧史瓦茲,如何去凝視生命的最後。
 
    
阿圖‧葛文德著作-「凝視死亡」、
「終必一死」

以上觀賞公視節目有感
人生最後的功課-終有一死,作者是葛文德
阿圖·葛文德Atul Gawande,1965年11月5日-),是一位印裔美籍外科醫生和新聞工作者。葛文德因為是優化現代醫療保健體系方面的專家而聞名於世。是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、是影響歐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、是受到金融大鱷查理·芒格褒獎的醫學工作者、《時代周刊》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唯一的醫生。(摘自維基百科)
 

 


  •   L.sf 於 2016-05-02 21:06 1F
  • 我常自私的希望   自己是先走的那一個
    因為怕自己無法承受失去所愛的人的痛苦
    ​但是一想到他們也會陷入失去我的痛苦
    ​一樣會讓我痛苦
  • 版主於 2016-05-04 11:08 回覆
    一切自然就好..
    往往事情無法如我們所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