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師恩-生生世世在師父慈悲中

2015111715:30


憶師恩法會-
是上師深睿的智慧與恩德,讓我們累積與師父相應的業。感恩頂禮上師..



 
師父說:他一生最最受用,有人真實把大師的教法迸出光明來,不像是人造衛星,而是真實的呈現在身邊,知道佛菩薩沒有棄捨我們。
師父一生最最受用(1)理論了解 (2)親眼看見  (3)在師父周圍的人 (4)宗大師教法在身心上迸發出光明 (經教‧依師)「佛身遍滿於法界,普現一切眾生前
 
任何事的成辦,都是上師三寶的加持。今天我們能夠上廣論班、能夠參加憶師恩法會‧能夠聆聽上師教誡‧四家合注或心靈提升營、參加法人事業的志工…等,都是師父.上師恩德加持才能成辦。
 
無限生命的進程中,得人身、父母捨出子女出家,法師出家,居士上廣論研討班,在法人事業中累積資糧;這一切一切的成就,心靈力量的源泉,都來自師父的加持。如果沒有師長加持,無上菩提的道上是寸步難行的。
 
在黑暗的痛苦中,在無明覆蓋的雜亂苦因中,皆因師父法的明燈,閃亮的一道光,引領我們逾越不可能的難關。如俊法師:從蚯蚓→浣熊→人身→學佛→出家;省思-生命軌跡的雜亂、恐怖中,皆因師長加持得以逾越、提升。
 
上師恩德:
預科班.五部大論.北美道場.世界的廣論研討中心.更深刻得到師父加持的重點
 
 


師父的教誨、行誼:(一)清淨意樂 (二)非常認真
 
※意樂-清淨意樂.清淨動機(做每件事的發心)
 
沒有師父的加持攝受
1.我們不知道有發心這一回事
2.或者沒有把發心列為重點
3.或者雖然發心了,旋即又遺忘了
我們常常習慣性的去做一件事,缺乏殷重的發心,清淨無染的發心

師父做任何事都是一絲不茍的殷重發心,一絲不茍的做前行。因為師父的提醒、覺醒,使我們在相續的業流中,改變自己的業,趣向菩提。(在於清淨的發心)發心的方向→與大乘相應
 
※非常認真-重視每個當下

師父做任何事都是一絲不茍的殷重發心,一絲不茍的做前行;於任何大小事或生活小細節,都非常認真。如擦桌子.拆信.認真看信.撕饅頭紙..等。師父以其一代高僧,仍以小學生般示現殷重發心和認真行誼。
 
做任何事,無論大小或生活細節,都要認真殷重的對治當下的無明。
做任何事,都要調伏心馬,不焦灼,重視從始到終的每個當下所造的業;
不要只重視速度和結果,而忽略質量(觀照當下內心之質量);
要殷重養成大小事都很認真的習慣-慣修。
 
於「小罪見大怖畏」(生命的業流)
 
於「小罪」~見大怖畏或忽視不以為意,其中所造之黑白業果,是強盛無比的。(當我們以輕鬆心態面對境時,其果報是強盛無比的)
 
要清醒向內覺察的覺照力。
師父如亮麗的一道光,讓我們看到自己的黑暗。
師父說:對我而言,這個那個都是道次第;任何大小事,都要緣在宗旨上。什麼該做,什麼不該做,在心中都要明覺,取捨。
 
凡人-看到境,眼耳鼻舌身,往往是迅速粗猛的緣上去、撲過去,造成更兇猛的惡業。(不會觀察的相狀→當下覺察不了)
 
從甜飯的用心,形式.內容,任何東西都要好好傳授(傳承);學習無上菩提,不能欠缺上下之傳承。
教者,諄諄善誘;學者,認真學習,切磋琢磨,方乃有成。
任何大小事,都要緣在宗旨上。什麼是該做,什麼是不該做。
 
師父持戒的態度-戰兢惕厲、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,凡人會不習慣不舒服,整天提心吊膽.無法放鬆。實際上,生命在這種警醒的狀態,會有另一種放鬆感;就是遠離惡業的輕鬆感,是一種心靈深度的寧靜。
當下一念覺察不了,「瞥爾即犯」的菩薩戒如何持守。

「瞥爾即犯」:大小細節緣菩薩戒的宗旨(靜下來→內觀)
緣境的任何細節,都要緣在宗旨上;緣境時,反觀內心內照力,萬萬不可隨境狂奔於黑業續流之中。
 
師父說:至心感恩上師三寶加持垂示:能即時識破一向常犯懈怠心
 
懈怠心的相狀→拖拖拉拉(相狀:馬馬虎虎、懶懶癱癱-P230-98B),讓自己處在滑溜溜的死症中。似念非念的做功課 (表面好像在做,實際上是浪費暇滿大寶),由此等流習性,不知不覺陷在死角中。

①體力差.心力弱,②隨口唸過(只顧形式),③等下一回再做

 用功須要當下一念提起,當下用力提起,否則拖拖拉拉→永無了期→永無希望。

用功的狀態→向內觀察。依止善知識、認真聞思、毒→一刀斬斷
內省高難度,習慣以文字遊戲。
依法照見內心,以法的明燈照破→當下一念(十二緣起觀察P257,120a,15)
 
( 當下一念:當下一念是甚麼?念頭從何而來?由十二緣起觀察)不為境奪才是正皈依

 

在福智之聲224P33看到課程介紹()修信念恩-大樂行。

性速法師帶領學習上師「如何面對煩惱」講題的一段話非常有感覺

對境時,誰主浮沉?

境界發生時,重要的不是境,而是內心的把握。

透過認真觀察會發現,感受性的某一瞬間爆發的行為,是欺誑和膚淺的。
 
養成向內觀察,將師父珍貴教誡,銘記於心,實踐於行,在內心串修成習慣。
「死盡偷心‧降伏煩惱」第一要事。觀察內心,向內調伏,捨惡取善
利樂源泉→對治煩惱。法隨法行,師父生生世世陪伴,再被惑業纏死,沒心肝的人吶。
在可進可退中要選擇向上跨一步。
親近善知識、聽聞正法、提起正知正念、法隨法行
當下覺受→由業感得,要認識要改變;當下一念要識破、提起、調整
過去業→感受→行動→覺察→改變→當下
 
 
師父是一個住在寺院的出家人,關懷天下蒼生,關心我們所忽略的小生命,融入慈悲的教育體系中;視眾生為獨一愛子。師父的行誼,已經超越了所有的讚美。
 
師父生生世世中,無論是已做,現在做,將來還會做;就是一次又一次,一回又一回的衝入煩惱的漩渦中,就為了覺醒我們、拉我們出來。
因為師父,我們學習這麼專業的一本論、善法行業、僧俗廣大事業、從出生到老死→都在師父的慈悲中。師父把所有的有情捧在手心中。
 
我們要謹記師父的諄諄教誡,把師父的教誨,莊嚴我們的生命、內心、耳畔,莊嚴我們的行為之中。
共同目標形成團隊之重要(浴佛法會)
若不能「倚眾靠眾」,處今日強大之逆流中(過度污染的外境),必然被沖走,共同淪墮。
①一群人共同持戒~~尊重法、倚眾靠眾
②擋住逆流(持戒精神)~~擴大增長,相互輾轉,救更多人,使危難淡化。
③守護真心,好好持戒~~促使世界和平
④珍惜周圍的人~~散發善意,關注身邊之人,感恩提供境界,是最紮實的修行。
 
深刻憶念師恩,就是銘記師父教誨,放在心中,呈現在行為中。慈悲萬物,最起碼有禮貌的對待別人,和平.寬容.和平的方式對待別人。
 
對境→正念、修心。改變世界從改變內心開始,改變內心從改變正知見開始,
時時檢查現行煩惱,剎那剎那的一念
 
對境不提正念,不修心→把重要的修心,推到雜事之後→浩劫將起
 
作師所喜~~專注、歡喜學法。讓法的明鏡→照我們的自心
對法歡喜心:清明狀態、面對自心、當下一念、不要拖延
 
般若的法脈~~將引領我們精彩活過此生→必有精彩來生→精彩千生萬世。